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

2021我的初夏觀鳥記錄 - 原來在香港真是可以見到赤翡翠(Ruddy Kingfisher)

我有一個觀鳥朋友,他觀鳥時只帶望遠鏡,從來刻意不帶相機。我常有疑問為什麼他有相機也不帶?我一直認為拍到一張好照片才算是任務完成。直到在月初蒲台島的經歷,我想通了,開始明白有些時候相機是會阻礙觀鳥的,肉眼才能體會到雀鳥最美的一剎,原來有時只要聽到或見到已經很滿足。

5月6日,難得的天陰清涼,每年在蒲台島總有一兩日像這天的觀鳥大奇蹟日。最震撼必定是從未有香港照片的赤翡翠(Ruddy kingfisher)出現了,其他非常罕有雀鳥有仙八色鶇(Fairy Pitta)和北鷚(Pechora pipit),還有紫綬帶(Japanese paradise flycatcher),矛紋蝗鶯(Lanceolated warbler), 紅翅鳯頭鵑(Chestnut-winged cuckoo) ,最少20隻紅尾伯勞(Brown Shrike)和大量的極北柳鶯(Arctic warbler)等...

紫綬帶(Japanese paradise flycatcher) female
紅尾伯勞(Brown Shrike)

因為當日大部份雀鳥都不是容易見到的,我除了紅尾伯勞,極北柳鶯和紫綬帶,其實其他都拍不到照。整天就用耳朵,眼睛和望遠鏡來觀鳥,卻看到不一樣的觀鳥世界,其中赤翡翠出現的兩秒這個影像仍然重重複複在我腦內閃動,全隻雀橙色帶少少紫色和藍色,牠太美麗了,這種記憶比照片更來得真實。另外從望遠鏡看到北鷚的時間約有10至20秒,牠腹部和身上的紋理比其他鷚類深淺更分明,我相信從相片是看不到這種細緻。雖然好像有一點阿Q精神,但是當日絕對是我觀鳥以來其中最有紀念價值的一日。

赤翡翠(Ruddy kingfisher)
赤翡翠(Ruddy kingfisher) at ishigaki, okinawa by birder Fai in 2017
2017年何文田拍攝的北鷚(Pechora pipit)

通常同一日大量紅尾伯勞出現之後,鳥季就到了尾聲,蒲台島又回復平靜,我也沒有再去了,等八月尾才再出動上島。

五月份是杜鵑(Cuckoo)的季節,很喜歡聽到他們在林中唱歌的聲音。我去了幾個常見杜鵑的鳥點,也有些收穫,包括在米埔看到的鷹鵑(Large hawk cuckoo),南涌過境的紅翅鳯頭鵑(Chestnut-winged cuckoo),還有在大埔滘突然出現的棕腹杜鵑(Hodgson’s hawk cuckoo)。

鷹鵑(Large hawk cuckoo)
紅翅鳯頭鵑(Chestnut-winged cuckoo)
棕腹杜鵑(Hodgson’s hawk cuckoo)

用了五年的Nikon D5相機退役了,賣了給一個很有誠意的用家。始終是情意結,我喜歡Nikon較自然的色彩,又買回了宣傳較少的Nikon 旗艦機D6,兩部不同時期的旗艦機最大分別是由D5的153點自動對焦系統變到D6的105點全十字形感應對焦點,其他變化不大。

Nikon D6

我不是測試相機的專家,很多相機較複雜的function從來都沒有用,以下只是純經驗的比較,買機後在不同的環境下用了幾次,暫時覺得D6在陰暗雜亂的環境拍攝林鳥是比D5有進步的,對焦更準和高ISO的表現不遑多讓,以下是D6拍攝的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和黑眉雀鶥(Huet’s Fulvetta),黃頰山雀(Yellow-cheeked Tit)幼鳥和遠距離拍攝的銀耳相思鳥(Silver-eared Mesia), 全部ISO超過3200,影像仍然很細緻。

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
黑眉雀鶥(Huet’s Fulvetta)
黃頰山雀(Yellow-cheeked Tit)幼鳥
銀耳相思鳥(Silver-eared Mesia)

一個下午去了西貢碼頭試機,主要嘗試用傳說中對焦百發百中的3D模式拍攝飛行較慢的麻鷹(Black Kite),效果果然很好,90%以上的照片都可以準確地自動對焦到麻鷹的眼睛,成功率比D5高。
麻鷹(Black Kite)

其他測試包括拍攝快速飛行的雀鳥,遠距離拍攝,用電量,我覺得D6和D5差不多。暫時唯一不太滿意是D6開機到可以拍攝的時間好像比D5慢。

我認為自己找到難見的雀鳥是觀鳥的最大樂趣,去甲龍測試新相機當日,目標鳥是杜鵑,上午十時半左右遇到一個鳥浪,一隻猛禽從一小群小鳥當中飛出來較開陽的位置,估不到是褐林鶚(Brown Wood Owl),牠停留了超過十分鐘仍然在相同位置休息。

褐林鶚(Brown Wood Owl)

另一次偶遇是在大埔滘,我看到一隻白腹鳯鶥(White bellied Erpornis)幼鳥不停在叫,附近的成鳥正在努力地捕捉昆蟲,直接送到幼鳥的口裏。

白腹鳯鶥(White bellied Erpornis) feeding

今年從三月開始去了三次出海觀鳥,三次都是天晴微風能見度高,就是因為太好天,三次收穫都不多,頭兩次只見到一些大鷗和紅頸瓣蹼鷸(Red-necked phalarope),和一些過境的常見鳥,沒有遇到目標海鳥。

紅頸瓣蹼鷸(Red-necked phalarope)
紅頸瓣蹼鷸(Red-necked phalarope) with breeding plumage
中杓鷸(Whimbrel)

第三次更靜,正以為今年觀看海鳥徹底失望,又是遊半日船河,突然在蒲台島南面水域發現一隻休息中的中賊鷗(Pomarine Skua),我是首次可以這樣近距離看見中賊鷗,總算攞到尾彩。

HK southern water
中賊鷗(Pomarine Skua) Adult

一些每年來港繁殖的燕鷗都回來了,其中我最喜歡是紛紅燕鷗(Roseate tern),牠們雪白的顏色略帶粉紅,飛翔時十分優雅。

紛紅燕鷗(Roseate tern)

夏季常見的鬚浮鷗(Whiskered tern)也出現了,西貢碼頭是其中一個拍攝牠們的好地方。

鬚浮鷗(Whiskered tern)

現在是時候唞暑了,季候鳥不會多,間中郊遊聽聽杜鵑的叫聲,真是賞心樂事。

2021年5月1日星期六

2021 我的春季觀鳥記錄二 - 紫色眼圈的誘惑


近期見到的雀鳥,大部份都會展示牠們最美的一面,羽毛顏色特別鮮艷,雄鳥很多都有繁殖羽(breeding plumage),就算只是一隻常見過境的灰脊鴒(Grey wagtail),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黑色喉的灰脊鴒(Grey wagtail)

四月尾蒲台島最多鶲(flycatcher) 過境,尤其是雄鳥,每一隻都會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雄性的紫綬帶(Japanese paradise flycatcher)在任何時候都是我最渴望見到的,最愛看牠的紫色眼圈,每次發現牠都會心跳加速。牠們今年過境的數目多了,柏架山、嘉道理農場、甲龍、大嶼山、西貢等都有記錄。
這一隻是短尾的,牠飛行時尾部會散開打圈,所以單憑飛行姿勢已經知道是牠。

紫綬帶(Japanese paradise flycatcher)

繁殖期的紫綬帶擁有長長的深紫色尾巴,更加吸引,拍攝牠絕對有難度,因為牠們必定在最陰暗的林內,尾部又太長,很難全隻都入鏡。

紫綬帶(Japanese paradise flycatcher) with long tail

我四月在蒲台島見到兩隻長尾紫綬帶,其中這一隻還和非常遲來的冬候鳥方尾鶲(Grey-headed canary flycatcher)互相追逐,這近一小時的觀察就算是沒有拍攝,都會使任何觀鳥者畢生難忘。

紫綬帶 and 方尾鶲(Grey-headed canary flycatcher)
方尾鶲(Grey-headed canary flycatcher)

黃眉姫鶲(Narcissus flycatcher)雄成鳥是人人必愛的,顏色配搭很完美的鶲,雖然近年不算太罕有,但每一次見到牠都會很開心。

黃眉姫鶲(Narcissus flycatcher)

白腹姬鶲(Blue & White flycatcher)雄成鳥體型較大,也是春季過境鶲圖鑒必選,可是今年難見了,四月只有在蒲台島見過兩隻。

白腹姬鶲(Blue & White flycatcher) male

我還遇到這一隻白腹姫鶲(Blue & White flycatcher)雌鳥。

白腹姬鶲(Blue & White flycatcher) female

棕尾褐鶲(Ferruginous flycatcher)通常在三月尾到四月頭過境,今年比較少有的在四月尾也有出現,數目還比以前多,每次出現都是逗留一至兩天就飛走,牠們似方尾鶲,喜歡飛走後重複地企回原本的樹枝。

棕尾褐鶲(Ferruginous flycatcher)

看特別的鵐(Buntings)也是四月來蒲台島的目標。其中非常靚的栗鵐(Chestnut bunting)雄成鳥以往都是在蒲台島出現率最高,今年也不例外,還來了幾隻。

栗鵐(Chestnut bunting)

很多種有繁殖羽的鵐面部都是黑色,可能是黑色和牠們本身的羽毛顏色對比較大,容易吸引異性。以下這一隻黃眉鵐(Yellow-browed bunting)雄鳥也是黑色面,以往比較少見。

黃眉鵐(Yellow-browed bunting) male
黃眉鵐(Yellow-browed bunting) female

黑色面的白眉鵐(Tristram’s bunting)雄成鳥一直都給我一個很有型格的印象。

白眉鵐(Tristram’s bunting) male

但小鵐(Little bunting)好像每一隻的樣子都一樣,不懂怎樣分公乸和繁殖羽。

小鵐(Little bunting)

記得幾年前一個微雨陰天曾經在雷公田看到數十隻針尾雨燕在高空飛過,因為太高又拍不到照,我也看不清楚是那一種針尾雨燕,及後就一直沒有機會遇見。直到上個星期又是微雨陰天,蒲台島山上有幾隻針尾雨燕過境,我首次從蒲台學校方向行到接近山頂。


從山上可以在較近距離下看清楚兩隻難得一見到的白喉針尾燕(White-throated needletails)。牠們比白腰雨燕還大,飛行時像小型猛禽,我覺得見到牠們比見到長尾紫綬帶更興奮。

白喉針尾燕(White-throated needletails)

近期蒲台島也有一些過境的猛禽,包括赤腹鷹(Chinese goshawk),日本松雀鷹(Japanese Sparrow-hawk),鳯頭鷹(Crested goshawk)和灰面鵟鷹(Grey-faced buzzard)。

赤腹鷹(Chinese goshawk)
日本松雀鷹(Japanese Sparrow-hawk)


鳯頭鷹(Crested goshawk)
灰面鵟鷹(Grey-faced buzzard)

今季蒲台島孖寶,三寶鳥(Dollarbird)和黑枕黃鸝 (Black-naped oriole)都比以往幾年少,不過貴精不貴多,來到的都是顏色較靚的成鳥。

三寶鳥(Dollarbird)
黑枕黃鸝 (Black-naped oriole)

黑短腳鵯(Black Bulbul)在蒲台島間中也有出現,一群五隻在島上留了超過一個星期,其中兩隻是比較少見較靚仔的的白色頭品種。

黑短腳鵯(Black Bulbul) with white head

其他在蒲台島遇到的過境鳥還有灰山椒(Ashy Minivet),淡腳柳鶯(Pale-legged leaf warbler)和極北柳鶯(Arctic warbler)。

灰山椒(Ashy Minivet)
淡腳柳鶯(Pale-legged leaf warbler)
極北柳鶯(Arctic warbler)

近期有顏色很漂亮的黃胸鵐(Yellow breasted bunting)雄成鳥過境塱原,可能時間唔啱,我去了兩次都找不到,不過兩次都看到這一隻白胸翠鳥(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白胸翠鳥(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至於鵐,就只能見到一隻第一年或第二年的黃胸鵐雄鳥和栗耳鵐(Chestnut-eared bunting),都算不錯。
黃胸鵐(Yellow breasted bunting) 1st year male
栗耳鵐(Chestnut-eared bunting)

一群黃脊鴒(Yellow wagtail)當中有一隻較稀有的黃頭脊鴒(Citrine wagtail),大家可以看看以下兩張相片找出牠們有什麼分別。

黃脊鴒(Yellow wagtail)
黃頭脊鴒(Citrine wagtail)

四月遇到較特別的雀鳥還有......

印支綠雀(Indochinese green magpie)多數都是綠色的,但也有試過見到藍色的,像以下這一隻。

印支綠雀(Indochinese green magpie)

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也回歸了,牠們很多會留低繁殖直到六七月才離開。

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


四月尾到夏天每一次去不同地方觀鳥,都會聽到鷹鵑(Large hawk cuckoo)在叫,但想見牠又十分困難,在一次行山上柏架山途中就幸運地見到一隻。

鷹鵑(Large hawk cuckoo)

五月頭仍然有機會有其他稀有的雀鳥過境,大家努力找尋,下回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