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2日星期日

我的2023冬季觀鳥記錄 :香港第一隻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Scaly-Sided Merganser)是中國一級受保護動物,之前在香港從沒有記錄,過農曆年前一隻雌鳥到訪絕對是香港觀鳥界的大喜訊,相信每一個鳥友都希望現場看看牠。牠最初來到大欖涌水塘,及後飛到河背水塘,行蹤飄忽。

我今年過了一個不一樣的農曆新年假期,因為確診了,所以超過10日只留在家中房間中渡過,沒有拜年,沒有出動觀鳥。直到轉陰性後第二天才可以去找秋沙鴨。

當天早上我去了河背水塘,從河背村行上河背水塘的路途中,首先見到是幾隻黑尾蠟嘴雀(Chinese Grosbeak)在樹上覓食,有雄鳥和雌鳥。


黑尾蠟嘴雀(Chinese Grosbeak) male
黑尾蠟嘴雀(Chinese Grosbeak) female

河背水塘的風景怡人,給人很舒服寧靜的感覺。


河背水塘

碰到幾個比我更早到的鳥友,有搵雀高手和鳥攝大師,他們的目標和我一樣,可是看樣子已經知道他們仍然在找尋中,及後我圍繞水塘行了大半個圈也沒有發現,心諗我遲來了,中華秋沙鴨或已經離開了,我異常失望。就在這一刻,突然看到一隻深藍色的鳥兒在陰暗叢林內,從望遠鏡看到是白尾藍地鴝(White-tailed Robin)雄鳥,我中獎了。


白尾藍地鴝(White-tailed Robin)雄鳥

這一刻失望的心情已一掃而空,我突然變得緊張、興奮。再一次感受到發現特別雀鳥的滿足感絕對是觀鳥的最大樂趣。


白尾藍地鴝(White-tailed Robin)雄鳥

白尾藍地鴝是非常罕有的冬候鳥,我以往每次去台灣也容易見到,但在香港看到就是很難的,不過今年好像來多了,除了我發現的這一隻和去年11月蒲台島的雌鳥,今年其他地方也有記錄。

我在河背水塘那位置觀察牠多一會就滿足地離開了。


白尾藍地鴝(White-tailed Robin)雄鳥

回程時看到兩隻常活躍在林底的棕頸鈎咀鶥(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


棕頸鈎咀鶥(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

和中華秋沙鴨緣慳一面的第二天早上收到消息,牠居然又回到最初出現的地方-大欖涌水塘。我立刻再去找牠,途中經過紅葉勝地楓香園,不過所有紅葉已掉落了。


楓香園

我終於看到中華秋沙鴨了,牠喜歡在水流急的溪流覓食,所以這個位置十分適合牠繼續留低。


水流急的溪流
中華秋沙鴨(Scaly-Sided Merganser)

覓食完畢後,牠會飛到較遠的岸邊休息。


中華秋沙鴨(Scaly-Sided Merganser)

不過牠的咀有點破爛,現在還要等觀鳥委員會去決定牠是否香港第一隻野生個體。無論如何,我能觀察了牠半天的日常,也不枉此行。


中華秋沙鴨(Scaly-Sided Merganser)

從秋沙鴨地點回程到泊車位置,需要行一段大約40分鐘的路程,途中遇到幾隻不太常見的黑喉噪鶥亞種(Black-throated Laughingthrush with lugens morph),牠和香港常見的黑喉噪鶥的分別是顏色,這一隻是啡色的,常見的是灰色的。


黑喉噪鶥亞種(Black-throated Laughingthrush with lugens morph)

見到乖乖的北紅尾鴝(Duarian Redstart),也為他影一幅靚相。


北紅尾鴝(Duarian Redstart)

想到農曆新年比較應節的雀鳥,非普通朱雀(Common Rosefinch)雄鳥莫屬,而石崗仍然是牠們每年必會出現的地點。


普通朱雀(Common Rosefinch)雄鳥

當日在石崗有一個意外驚喜,看到一隻斑頭鵂鶹(Asian Barred Owlet)在高樹上休息,每一次在白天看到貓頭鷹都代表當天運氣不錯。


斑頭鵂鶹(Asian Barred Owlet)

每年的二月份比較少新到的過境鳥,我去了幾個我常到的鳥點也沒有新的發現,看到的都是留下來過冬的雀鳥,包括在柴灣探望今季偏少的方尾鶲(Grey-headed Canary Flycatcher)和今季無處不在的栗耳鳳鶥(Indochinese Yuhina)


方尾鶲(Grey-headed Canary Flycatcher)
栗耳鳳鶥(Indochinese Yuhina)

每次在烏蛟騰都會遇到的印支綠鵲(Indochinese Green Magpie)


印支綠鵲(Indochinese Green Magpie)

涌尾的一對紅尾水鴝(Plumbeous Redstart)

紅尾水鴝(Plumbeous Redstart) female
紅尾水鴝(Plumbeous Redstart) male

獅子會一隻很特別的伯勞,這一隻伯勞看似紅尾伯勞(Brown Shrike),但牠的尾較長,耳羽較啡,胸口鱗片較多,全都是灰背伯勞(Grey-backed Shrike)的特徵。


灰背伯勞(Grey-backed Shrike) or 紅尾伯勞(Brown Shrike)

還有一隻較特別的赤紅山椒鳥(Scarlet Minivet),牠全身黃色,面部和尾部卻紅色,究竟是雄鳥還是雌鳥?答案是……很大機會是雄幼鳥。


赤紅山椒鳥(Scarlet Minivet) juvenile male

另外一個早上去了大生圍,最喜出望外是看到一隻不太怕人的藍喉歌鴝(Bluethroat),翻查紀錄原來我已經有幾年沒有拍攝牠了。

藍喉歌鴝(Bluethroat)

其他看到的都是常見來港過冬的魚塘雀和田鳥,當我們刻意追尋稀有雀鳥的時候,牠們就像是被忽略的一羣,當日刻意細心觀察,原來牠們也很美麗,包括小鸊鷉(Little Grebe)雄鳥,


小鸊鷉(Little Grebe)雄鳥

從沒那麼近的白骨頂(Eurasian Coot)


白骨頂(Eurasian Coot)

體型龐大的灰斑鳩(Eurasian Collared Dove)


灰斑鳩(Eurasian Collared Dove)

兩種常見的鷦鶯,純色鷦鶯(Plain Prinia)和黃腹鷦鶯(Yellow-bellied Prinia)


黃腹鷦鶯(Yellow-bellied Prinia)
純色鷦鶯(Plain Prinia)

自從不能進入塱原濕地後,比較難見的棕尾扇鶯(Zitting Cisticola)


棕尾扇鶯(Zitting Cisticola)

還有田鷚(Richard’s Pipit)和小鵐(Little Bunting)


田鷚(Richard’s Pipit)
小鵐(Little Bunting)

最後今期網誌會介紹一個新的觀鳥地點,不是在香港的,是在澳門氹仔的大潭山郊野公園。



我上星期有事過了澳門一趟,也自己安排了兩小時的觀鳥時間,去了這個佔地很大,環境優美的公園,全公園由一條全長約4公里的步行徑包圍着,可到達全氹仔最高點,可遠眺幾條澳氹大橋和澳門市。


我當日坐的士到達這個步行徑的入口,慢慢行落山,沿途兩旁都有適合林鳥棲息的生景,中途還有一個小水塘。


步行徑的入口
小水塘

澳門的候鳥種類和香港差不多,當日最多出現的是鶇,其中在不同位置見到超過10隻灰背鶇(Grey-backed Thrush),奇怪是牠們一般都比香港見的較為親民,牠們就在路邊,不太理會行過的遊人。


灰背鶇(Grey-backed Thrush)

也有不少的烏灰鶇(Japanese Thrush)


烏灰鶇(Japanese Thrush)

而當日最好的候鳥是一隻白眉鵐(Tristram’s Bunting)雄成鳥。


白眉鵐(Tristram’s Bunting)雄成鳥

步行徑的出口連接一條斜行升降機,可到龍環葡韻濕地,這升降機的設計非常特別。


斜行升降機
龍環葡韻濕地

這個濕地是遊客區,有一些打卡位、餐廳和觀鳥屋,除了幾隻小白鷺(Little Egret),未能吸引過境水鳥留低,觀鳥屋像是一個裝飾,希望未來的塱原不是這樣。



今次我這個兩小時行程只是輕鬆行山,走馬看花,相信還有很多我未發現的候鳥。如果鳥友們來澳門,大潭山郊野公園絕對是一個很好看林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