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的鳥況比較奇怪,很多冬候鳥遲遲未走,春候鳥又來得比較遲,到三月尾仍然未感受到大型的候鳥換季。就在這交接期,我去了找兩種我每年都希望見的心儀雀鳥,雖然兩種雀大細不同,但牠們外表上無論冠紋和羽毛顏色都是有一點相似的。
第一種是大草鶯(Chinese Grassbird),是要上高山找的,碰啱當天有海霧,大帽山上俯瞰猶如仙境一樣,令人陶醉。
從大帽山俯瞰的美景
山上到處都聽到強腳樹鶯(Brown-flanked Bush Warbler)的叫聲,但我只看到其中一隻的真身。
強腳樹鶯(Brown-flanked Bush Warbler)
相信大帽山上有幾個紅咀相思鳥(Red-billed Leiothrix)的群族,不過我發覺近年越來越難遇到牠們。
紅咀相思鳥(Red-billed Leiothrix)
我在最初觀鳥時,忘記了聽那一個資深鳥友說在大帽山是有機會見到神秘的鐵爪鵐,我一直記在心,所以到現在我每次在山上遇到鵐類都會特別留意及緊張,可惜每一次都是灰頭鵐(Black-faced Bunting)。
灰頭鵐(Black-faced Bunting)
目標鳥出現了,大草鶯的叫聲辨識度很高,聽聲找尋了一會就看到牠。
大草鶯(Chinese Grassbird)
大草鶯好像現在已改了名,牠是鶥類,現在叫中華草鶥,但我始終覺得叫大草鶯比較親切。
大草鶯(Chinese Grassbird)
第二隻心儀雀是金頭扇尾鶯(Golden-headed Cisticola),新界北有芒草的地方較容易找到牠們,打卡勝地坪洋是一個適合牠們逗留的好地方,可惜當天發現其中一大片白茅草田已經被燒掉了。
當日先遇到幾隻小鵐(Little Bunting)。
小鵐(Little Bunting)
找金頭扇尾鶯也是要靠聽聲,牠們體型細小但聲音響亮,就像一隻微型版大草鶯。
金頭扇尾鶯(Golden-headed Cisticola)
因為港島東今年冬天鳥況非常好,我多了去這兒觀鳥,三月中我終於在這裏看到今季第一隻白眶鶲鶯(White-spectacled Warbler),可惜只有眼球記錄。不過另一隻明星雀就相對穩定,是一隻雌性的棕腹大仙鶲(Fujian Niltava)。
棕腹大仙鶲(Fujian Niltava)
這個新鳥點樹木茂密又有水源,很適合聚集林鳥,所以這隻大仙鶲到三月尾才肯離開。
棕腹大仙鶲(Fujian Niltava)
在這個鳥點,我還遇到紅尾歌鴝(Rufous-tailed Robin)、棕頸鈎咀鶥(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紅脇藍尾鴝(Red-flanked Bluetail)和綠翅金鳩(Emerald Dove)。
紅尾歌鴝(Rufous-tailed Robin)
棕頸鈎咀鶥(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
紅脇藍尾鴝(Red-flanked Bluetail)
蒲台島三月份很少春季候鳥到訪,鳥況極之平淡,可以話留島的雀鳥和二月一樣,戴菊(Goldcrest)和黒枕王鶲(Black-naped Monarch)還在。
戴菊(Goldcrest)
黒枕王鶲(Black-naped Monarch)
海鳥的數目也不多,較為滿意的一天在船上看到十數隻黒尾鷗(Black-tailed Gull)。
黒尾鷗(Black-tailed Gull)
直到今個星期初終於有轉變,一個冷鋒帶來了一些新到的雀鳥,其中有我喜愛的白腹藍鶲(Blue and White Flycatcher),有雄鳥和雌鳥。
白腹藍鶲(Blue and White Flycatcher) male
白腹藍鶲(Blue and White Flycatcher) female
也有頭全黑的白眉鵐(Tristram’s Bunting)雄鳥和灰頭鵐雄鳥。
白眉鵐(Tristram’s Bunting)
翻查以往記錄,難見的灰喉針尾雨燕(Silver-backed needletails)在每年四月的第一個星期出現率最高,通常比白喉針尾雨燕(White-throated needletails)早到。在4月1日上午蒲台島果然有兩隻在高空盤旋。
灰喉針尾雨燕(Silver-backed needletails)
為着可以在較近距離拍攝,我和鳥友Benjamin走上了天后廟對上的半山,我很少從這個角度看蒲台風景。
Birding site in Po Toi
其中一隻針尾雨燕曾在距離我們30尺內快速飛過,我們感覺到雨燕在身旁滑翔破風的聲音。從相片仔細看會看到牠們的尾部真的有數支「針」。
灰喉針尾雨燕(Silver-backed needletails)
除了灰喉針尾雨燕,還有很多白腰雨燕(Pacific Swift)在山上盤旋。
白腰雨燕(Pacific Swift)
每次來往蒲台島的渡輪途中,兩對白腹海鵰(White-bellied Sea Eagle)穩定地在銀洲和黃麻角出現,其中一次看到一隻飛到航行中的貨櫃船附近。
白腹海鵰(White-bellied Sea Eagle)
金眶鴴(Little-ringed Plover)是常見候鳥,但非常少見在蒲台島出現。
金眶鴴(Little-ringed Plover)
近期開始不斷有鴴鷸過境,我已經有幾年沒有遇過東方鴴(Oriental Plover),三月尾在米埔的水牛田來了7隻,其中有至少兩隻有美麗的繁殖羽。
東方鴴(Oriental Plover)
伴隨着牠們的有幾隻普通燕鴴(Oriental Pratincole),牠們比東方鴴活躍,喜歡飛來飛去。
普通燕鴴(Oriental Pratincole)
在這遍水牛田也有一隻近年數量越來越少的鶴鷸(Spotted Redshank),
鶴鷸(Spotted Redshank)
及一群喜歡群體活動的彎咀濱鷸(Curlew Sandpiper),
彎咀濱鷸(Curlew Sandpiper)
三月尾另一個早上我去落馬洲觀鳥,收穫不算多,看到幾種鴴鷸,其中有3隻我今年首見的灰頭麥雞(Grey-headed Lapwing),
灰頭麥雞(Grey-headed Lapwing)
旁邊有單獨活動的太平洋金斑鴴(Pacific Golden Plover)。
太平洋金斑鴴(Pacific Golden Plover)
雀鳥遷徙的日期非常準確,4月1日幾個地方同時出現芒果仔,黃眉姫鶲(Narcissus Flycatcher)。
黃眉姫鶲(Narcissus Flycatcher)
近幾次網誌都有介紹香港的其他生物,今期這一隻難道很高,是我多年來首次在日間遇到的豹貓(Leopard Cat),遠處看到牠慢慢地轉入密林中。
豹貓(Leopard Cat)
現在正踏入四月頭春季鳥遷徙高峰期,大家密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