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看到特別的過境鳥,所以今期的主角仍然是高山雀,四月尾我再上大帽山,今次目標是上次沒有看到的高山雀,其中我最喜愛的是大草鶯(Chinese Grassbird),牠們是在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高山雀,可是這種近危物種在香港近年也越來越難見,我也有三年沒有遇到牠了。
大草鶯(Chinese Grassbird)
每年四月頭開始,我們在山上、廣闊的灌木林開始可以聽到中華鷓鴣(Chinese Francolin)的叫聲,當天憑着叫聲找到牠了。
中華鷓鴣(Chinese Francolin)
棕頭鴉雀(Vinous throated parrotbill)喜歡群體生活,每次遇到都會伴隨着牠們非常熱鬧的唱歌聲,使人精神為之一振。
棕頭鴉雀(Vinous throated parrotbill)
因為一些私人原因,這一期我沒有像以往出動得那麼頻密,我仍有隔一至兩星期去一次蒲台島,但出動的日子總是遇着最不適合觀鳥的天氣,天晴炎熱微風,所以沒有特別收穫。其中一天遇到數目很多的紅尾伯勞(Brown Shrike)、灰紋鶲(Grey-Streaked Flycatcher)和極北柳鶯(Arctics Warbler),大量這些侯鳥來臨就是代表春季候鳥已經到尾聲。
紅尾伯勞(Brown Shrike)
同一天還有一隻紅喉姫鶲(Taiga Flycatcher) ,這已經算是近期蒲台島比較特別的候鳥。
紅喉姫鶲(Taiga Flycatcher)
黑腹燕鷗(Whiskered Tern)
體型較小黃色嘴的白額燕鷗(Little Tern)
白額燕鷗(Little Tern)
體型較大黃色嘴的大鳯頭燕鷗(Greater Crested Tern)。
大鳯頭燕鷗(Greater Crested Tern)
還有白腰燕鷗(Aleutian Tern)和鷗咀燕鷗(Gull-billed Tern)。
白腰燕鷗(Aleutian Tern)
現時是一年中最容易看到紅頸瓣蹼鷸(Red-necked Phalarope)的日子,每一程來往蒲台的渡輪總會見到幾隻。
紅頸瓣蹼鷸(Red-necked Phalarope)
正在遷徙的六隻中杓鷸(Whimbrel)由南向北飛過蒲台島南部。
中杓鷸(Whimbrel)
除了海鳥,海面上間中也會看到一些魚兒活躍地跳出水面。
現在是很多林中留鳥的繁殖期,在大埔滘很容易聽到不同鳥兒的求偶唱歌聲,其中大擬啄木鳥(Great Barbet)唱得最大聲。
大擬啄木鳥(Great Barbet)
而歌聲最悅耳動聽的,我的選擇是白喉短翅鶯(Lesser Shortwing)。
白喉短翅鶯(Lesser Shortwing)
其他唱歌很響亮的還有黃頰山雀(Yellow-cheeked Tit)和綠翅短腳鵯(Mountain Bulbul)。
黃頰山雀(Yellow-cheeked Tit)
就在歌聲背後,一隻龐然大物在更深入的林中靜悄悄地守候着,是我很少在日光日白見到的領角鶚(Collared Scops Owl)。
領角鶚(Collared Scops Owl)
近期比較有趣的發現是原來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是懂得模仿其他雀鳥的叫聲。我就親眼看着牠打開喉嚨發出大鷹鵑(Large Hawk Cuckoo)的叫聲,大自然真是奇妙啊!
杜鵑的季節來了,牠們最喜歡吃肥美的毛蟲。近日西貢一個自然教育中心內幾棵樹上來了過千條四黑目天蠶蛾的幼蟲,試問一眾鳥兒怎能敵得過這些美味的誘惑?
四黑目天蠶蛾的幼蟲
同一日五種杜鵑都在附近守候,最大型的是大鷹鵑(Large Hawk Cuckoo),以下是三個不同的個體。
大鷹鵑 1(Large Hawk Cuckoo)
中型杜鵑有中杜鵑(Oriental Cuckoo),我看到牠停留在樹上連續吃了幾條毛蟲。
中杜鵑(Oriental Cuckoo)
以上是較為常見的灰色型,而以下這一隻比較少見,是中杜鵑赤色型(Hepatic morph Oriental Cuckoo),顏色和頸紋都有分別。
中杜鵑赤色型(Hepatic morph Oriental Cuckoo)
體型較小的有八聲杜鵑(Plaintive Cuckoo),這一隻是雄鳥。
八聲杜鵑(Plaintive Cuckoo)
還有常常發出必必聲的紅翅鳯頭鵑(Chestnut-winged Cuckoo)。
紅翅鳯頭鵑(Chestnut-winged Cuckoo)
除了杜鵑,其他雀鳥都對這幾棵樹的毛毛蟲很有興趣,包括數隻北灰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和極北柳鶯(Arctic Warbler)。
北灰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經過這個平淡的春季,我更學會懷着放鬆平常心來去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