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三月,今個冬季鳥況平淡,說來慚愧,我近期沒有像以往周圍去找尋雀鳥的雄心,今期拍攝到的多是來自其他鳥友的鳥訊,目標為本。
其中近距離看到黃雀(Eurasian Siskins)是我的最佳收穫。
以往每年二月尾到三月頭,雷公田或大棠一帶很多時都會出現一大羣(為數二三十隻)黃雀過境,而偶爾秋季在蒲台島也曾遇見黃雀,可是我發覺近三四年好像很少牠們的消息,所以我每年都很期望牠們再回來。
二月尾很高興收到有6隻黃雀出現的鳥訊,所以立刻就去找牠們。難得今次牠們停留的時間比較長,也有些時候在距離較近的矮枯樹覓食,有雄鳥也有雌鳥。
以下的雀鳥外型和黃雀差不多,不過在香港是逸鳥,是幾隻長駐荔枝角公園的黃額絲雀(Yellow-fronted Canary)。
而二月去荔枝角公園時當然不是因為有黃額絲雀,而是為了兩隻罕見的公園雀,白喉斑秧雞(Slaty-legged Crake)和黃腹花蜜鳥(Ornate Sunbird)。
現在的資訊發達,很多鳥友蜂擁而至,二月每一天荔枝角公園都非常熱鬧,很多鳥友互相交流心得。
不過專家認為這一隻黃腹花蜜鳥腹部黃色太鮮艷和沒有赤色胸帶,可能不是以往過境的亞種,或許是逸鳥。
在荔枝角公園也有我今年看到的第一隻八聲杜鵑(Plaintive Cuckoo)和有美麗黃色繁殖羽的义尾太陽鳥(Fork-tailed Sunbird)。
黑領椋鳥(Black-collared Starling)是香港常見的公園雀,因為太常見,以往很少會拍攝牠,原來牠也很美麗。
三月頭去了另外一個公園,也是目標為本,主角是我兩年沒有遇過的牛頭伯勞(Bull-headed Shrike)。
公園內的鳥況原來很不錯,有兩種類似的鶲類,咀基帶有橙色的是紅胸姫鶲(Red-breasted Flycatcher),咀全黑的是紅喉姫鶲(Taiga Flycatcher)。
也有喜愛木棉花的暗灰鵑鵙(Black-winged Cuckooshrike)。
還有一隻很得意羽毛特別深色的珠頸斑鳩(Spotted Dove)幼鳥。
在冬季的魚塘常見白脊鴒(White wagtail),我們常常不以為意,其實在香港會出現的有幾個亞種,鳥類專家Paul Leader近日發現一個可能是香港從未出現過的亞種(baicalensis),就是以下這一隻。
而我們在香港最常見的是(leucopsis),你們看看有什麼分別?
在同一位置還有幾隻金眶鴴(Little-ringed Plover),也有有腳環的澤鷸(Marsh Sandpiper)。
魚塘邊的雜草有幾隻不怕人的小鵐(Little Bunting)。
上星期其中一日帶親戚澳門遊,在空檔時間我也不忙觀鳥,由於時間所限也是目標為本,在葡𩐳濕地找到以下的紅胸田雞(Ruddy-breasted Crake)。
又是這一句,總是覺得澳門的候鳥比香港的親民。
很多像我這種觀鳥愛好者,也喜歡其他生態攝影,我是觀蝶的初哥,聽說二月份鳳園來了一些少有的弄蝶,我便去試試我的運氣。
這是我首次見到黑斑傘弄蝶(Orange Owlet), 牠們只在一早一晚出現。
三斑趾弄蝶(Common Awl)也是不常見的品種。
常見的弄蝶有一對窄紋袖弄蝶(Common Banded Demon)和秈弄蝶(Formosan Swift)。
燕鳳蝶(White Dragontail)形態婀娜多姿,我很喜歡看到牠們。
青鳳蝶(Common Bluebottle)和斜斑彩灰蝶(Purple Sapphire)都是當天吸引我注意力的蝶。
近幾個週末,仔仔下午都需要歌詠團訓練,我便和太太利用等他放學這段空檔時間去輕鬆郊遊,其中一次在大尾督太太發現了一條長約三米的緬甸蟒(Burmese Python),是我今年遇到的第一條蛇。
我今期的大多數相片都是用Nikon Z8 相機新更新的firmware 2.0來拍攝,新增了bird mode,我發覺在對焦方面比以前的確有明顯改善,在雜亂環境下對焦命中率提高不少,鳥眼命中率也很高,暫時相當滿意。
相信下星期開始就有春候鳥回歸,希望在過了平淡的一季後,鳥況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