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

大漢山,福隆港6天900公里自駕觀鳥遊(下集)



繼續第三天的行程,黃昏時段坐船回到小市鎮後,立刻駕車10分鐘左右上山到達Hornbill Valley, 聽說每天一早一晚這裏都可以看到犀鳥。


Hornbill Valley


果然,很快便看到一隻犀鳥從山上向大漢山國家公園方向飛過,可惜太黑看不到是那個品種,我們再發現遙遠的高樹上隱藏着三隻犀鳥,


花冠皺盔犀鳥(Wreathed Hornbill) x3


是花冠皺盔犀鳥(Wreathed Hornbill), 我們一直觀察着牠們,大約7:20pm牠們一起飛走了。


花冠皺盔犀鳥(Wreathed Hornbill) 

在等待犀鳥期間,看到一隻很大的鳩類飛過,是大綠鳩(Large Green Pigeon)


大綠鳩(Large Green Pigeon)


當天我們在小市鎮(Kuala Tahan)的酒店住宿,也是住三角木屋。


Tekoma Resort Taman Negara


入夜了,突然看到一隻猛禽低飛,但太黑影不到了,這很有可能是食蝠鳶(Bat Hawk)。


第四天一早離開Kuala Tahan, 吃過豐富的自助早餐就Checked out酒店,我們先再去Hornbill Valley看一看,今天早上只見一隻犀鳥,是馬來犀鳥(Rhinoceros Hornbill),我們一直看着牠不停食果,直到牠飛入樹林我們才離開。


馬來犀鳥(Rhinoceros Hornbill)

這兒去福隆港,大概需要3.5小時車程,我駕駛大約1小時後到達油站,先打滿油缸及買一些水和乾糧,然後再出發去兩日前鳥況好好的Lanchang Krau Reserve Forest路旁。


由於已經接近中午,鳥況沒有兩日前那麼好,最好的發現是一隻栗腹地鵑(Chestnut-breasted Malkoha),


栗腹地鵑(Chestnut-breasted Malkoha)


我們在這裏停留一會就駕車直去福隆港,先停留山腰的The Gap,聽到及見到一隻黃頂擬啄木鳥(Yellow-Crowned Barbet),可惜拍攝不到。


The Gap


在這裏遇到一個小型鳥浪,有一群赤紅山椒鳥(Scarlet Minivet)和褐背鶲鵙(Bar-winged Flycatcher-shrike),


赤紅山椒鳥(Scarlet Minivet)
褐背鶲鵙(Bar-winged Flycatcher-shrike)

也有香港鳥友熟悉的絨額鴯(Velvet-fronted Nuthatch),


絨額鴯(Velvet-fronted Nuthatch)


兩種體型很細的啄花鳥,橙胸啄花鳥(Orange-bellied Flowerpecker)和黃喉鋸齒啄花鳥(Yellow-breasted Flowerpecker),


橙胸啄花鳥(Orange-bellied Flowerpecker)
黃喉鋸齒啄花鳥(Yellow-breasted Flowerpecker)

鳥浪過後,我們駕車直上福隆港,這是我近兩年第三次去福龍港,對上兩次已經拍攝到大部份當地常見的鳥種,今次的目標是找一些當地較特別和難拍的雀鳥。


其中栗頭八色鶇(Rusty-naped Pitta)是近日福隆港的明星雀,很多外地鳥友也慕名而來。我們大約下午三時到達後,也第一時間去Jalan Mager看牠,發現這裏已聚集超過20鳥友。


當時下着毛毛雨,主角未有現身,我們在附近看看其他雀鳥,包括有白尾藍地鴝一家(White-tailed Robin),


白尾藍地鴝(White-tailed Robin) male
白尾藍地鴝(White-tailed Robin) female
白尾藍地鴝(White-tailed Robin) Juvenile

一對小斑姫鶲(Little-Pied Flycatcher),


小斑姫鶲(Little-Pied Flycatcher) male
小斑姫鶲(Little-Pied Flycatcher) female

大仙鶲(Large Niltava),


大仙鶲(Large Niltava) male

白喉短翅鶇(Lesser Shortwing),


白喉短翅鶇(Lesser Shortwing) male


還有馬來嘯鶇(Whistling Thrush)和黑胸太陽鳥(Black-throated Sunbird)雌鳥,


馬來嘯鶇(Whistling Thrush)
黑胸太陽鳥(Black-throated Sunbird) female

等了一會就看到主角了,首先看到的是雌鳥,


栗頭八色鶇(Rusty-naped Pitta) female

跟着是幼鳥,


栗頭八色鶇(Rusty-naped Pitta) juvenile


最後見到雄鳥,



栗頭八色鶇(Rusty-naped Pitta) male


栗頭八色鶇(Rusty-naped Pitta)的特性是行動比較緩慢,可以企定定在同一位置完全不動。我的第一個目標達成了,還能見到一家三口算是超額完成了。


栗頭八色鶇(Rusty-naped Pitta) male+juvenile


因為今次留在福隆港的時間不多,我們爭取時間駕車到幾個熱門的鳥點去看看有沒有其他收穫,下雨過後發現到處都有這種馬陸(millipede)。


馬陸(millipede)


還未到天黑,我們決定行徒步行一轉全長4公里的Telecom Loop, 一種從回舊地的感覺回來了,頭半段路徑看到紋背捕蛛鳥(Streaked Spiderhunter),馬來擬啄木鳥(Black-browed Barbet)和紅頭咬鵑(Red-headed Trogon)。


紋背捕蛛鳥(Streaked Spiderhunter)
馬來擬啄木鳥(Black-browed Barbet)
紅頭咬鵑(Red-headed Trogon) male

行到兩個月前綬帶巢的位置,看到舊巢還在但雀已走,可是在附近又有幼鳥的蹤影,看到一隻紅頭咬鵑幼鳥正在等待餵食。


紅頭咬鵑(Red-headed Trogon) juvenile


天黑了,長途跋涉後我們回酒店休息。


第五天,我們先行一轉Telecom Loop, 晨光下第一隻見到的雀鳥是麗色擬鴷(Red-throated Barbet),


麗色擬鴷(Red-throated Barbet)


沿途遇到一些小型鳥浪,但聲音比較遠雀鳥較少現身,看到一些常見的山雀鶥(Mountain Fulvetta),


山雀鶥(Mountain Fulvetta)


行到Telecom Loop後段,終於一個似樣的鳥浪出現了,有金頭橞鶥(Golden Babbler)和黑頭穗鶥(Grey-throated Babbler)。


金頭橞鶥(Golden Babbler)
黑頭穗鶥(Grey-throated Babbler)

突然看到一隻顏色非常鮮艷的細雀,是棕啄木鳥(Rufous Piculet),我勉強拍攝到一隻成鳥和一隻幼鳥,


棕啄木鳥(Rufous Piculet) adult
棕啄木鳥(Rufous Piculet) juvenile

以下是同行的Patrick拍攝的成鳥,牠的體長只有8至9cm,比香港的斑姫啄木鳥還要小。


棕啄木鳥(Rufous Piculet) adult by Patrick


昨天看到紅頭咬鵑(Red-headed Trogon)雄鳥和幼鳥,今天看到雌鳥。


紅頭咬鵑(Red-headed Trogon) female


另外又見到馬來擬啄木鳥(Black-browed Barbet),


馬來擬啄木鳥(Black-browed Barbet)


離開Telecom Loop後,接着是一個較為艱辛的行程,也是今次來福隆港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入Bishop Trail找石紋鹪鹛 (Marbled-wren Babbler),Bishop Trail是一條屬於較為難行,先大落坡再上坡,全長1.5 公里的崎嶇山徑,有些路段不太完整,下雨時絕不好行,我對上兩次來福隆港都只在山徑出入口附近觀鳥。


Bishop Trail

當日沒有下雨,行Bishop Trail相對安全,我們一直行落第一條溪附近,已經聽到目標鳥的叫聲,可是要花一段時間才可以行近。


第一條溪


石紋鹪鹛 (Marbled-wren Babbler)體型和灰背鶇鳥相約,屬於大型的鶥類,怕人,多躲在密林裏,我們確定位置後兩三次看到樹葉郁動和用望遠鏡能看到少少其身影,靜候大半小時都未真正看到,慶幸牠仍間中在叫,我們沒有放棄,最終在一個小罅隙用手動對焦拍攝到幾張紀錄照,完成目標後大滿足地離開這位置,繼續行完整條Bishop Trail。


石紋鹪鹛 (Marbled-wren Babbler)

Bishop Trail非常陰暗,拍鳥比較難,鳥聲也不算多,沿途只能拍攝到兩隻綠翅短腳鵯(Mountain Bulbul)。


綠翅短腳鵯(Mountain Bulbul)


下午我們來到Hemmant Trail附近,見到白腹鳯鶥(White-bellied Erpornis),栗頭噪鶥(Chestnut-capped Laughingthrush)和红翅綠背啄木鳥(Banded Woodpecker),


白腹鳯鶥(White-bellied Erpornis)
栗頭噪鶥(Chestnut-capped Laughingthrush)
红翅綠背啄木鳥(Banded Woodpecker)

在Jalan Mager見到我今個旅程第二隻烏鵑(Square-tailed Drongo cuckoo),


烏鵑(Square-tailed Drongo cuckoo)


傍晚去Jalan Richmond找馬來山鷓鴣,不過未能遇到,看到林鵰(Black Eagle)飛過,另外有兩種鳩在樹上休息,分別是體型較大的山皇鳩(Mountain Imperial Pigeon)和栗色的小鵑鳩(Little-cuckoo Dove)。


山皇鳩(Mountain Imperial Pigeon)
小鵑鳩(Little-cuckoo Dove)

第6天也是最後半天的觀鳥行程,早上先快速行一轉Telecom Loop,失望地沒有特別發現,再去Jalan Lady Maxwell,我的第三個目標在這裏實現了,太興奮了。


白冠犀鳥(White-crowned Hornbill)


其實在福隆港這兩日刻意共行了三次Telecom Loop, 頭號目標就是白冠犀鳥(White-crowned Hornbill),估不到最後一日卻在Jalan Lady Maxwell遇到牠們,還要距離那麼近。


白冠犀鳥(White-crowned Hornbill) male
白冠犀鳥(White-crowned Hornbill) female
白冠犀鳥(White-crowned Hornbill)

白冠犀鳥是瀕危物種,白色雞冠頭非常有型,近看真是一隻巨無霸,牠們的體長達100 cm。


白冠犀鳥(White-crowned Hornbill)

因為最後遇到白冠犀鳥,我們遲了一點離開福隆港,酒店Checked out後經過酒店門口的三角公園,發現兩隻企得好定的馬來擬啄木鳥(Black-browed Barbet),是近兩日的第五第六隻。


馬來擬啄木鳥(Black-browed Barbet)

拍攝牠們後,我們正式離開福隆港,我們駕車在New Road慢行,可能不是New Road觀鳥的最佳時間,整體鳥況普通,只遇到一隻小盤尾(Lesser Racket-tailed Drongo)和一對銅藍鶲(Verditer Flycatcher)。


小盤尾(Lesser Racket-tailed Drongo)
銅藍鶲(Verditer Flycatcher)

在New Road沿途有聽到一些犀鳥的叫聲,但看不到,突然天空出現兩隻猛禽,雖然遠,但這是我首次遇到的馬來鷹鵰(Blyth’s Hawk Eagle)。


馬來鷹鵰(Blyth’s Hawk Eagle)

馬來鷹鵰也是我這次觀鳥旅程的最後拍攝,我們繼續往機場還車,總共駕駛距離約900公里,六天的旅程就此完結。


Goodbye Fraser's Hill


總括六天旅程,共拍攝到80多種雀鳥,連聽到或見到的約120多種,其中超過40種個人新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