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上觀鳥會的鴴鷸班,導師說他20多年都未在香港見過蠣鷸(Eurasian oystercatcher),見到牠就等於中六合彩。蠣鴴是近危的物種,以往過境香港只有幾次,牠有獨特的外表,非常醒目,一見到就肯定是牠。不像其他鴴鷸,要仔細觀察特徵才可以分辨。
蠣鷸(Eurasian oystercatcher)
我多年來都未去過白泥觀鳥,一是怕遠,二是怕全身變泥鴨後把車子弄污糟。但是為了蠣鷸,一於少理。
踏進這個泥灘後,感覺香港真是很美麗,自己很渺小。
白泥
說回主角蠣鷸,我觀察了牠個多小時,非常滿足,最喜歡看牠在泥灘上捉蟶子吃。
泥灘上還有發現三種類似的鴴,分別是鐵嘴沙鴴(Greater Sand Plover),金眶鴴(Little ringed Plover)和環頸鴴 (Kentish Plover)。
鐵嘴沙鴴(Greater Sand Plover)
除了蠣鷸,這段期間還有兩隻非常稀有的雀鳥到訪,一隻是灰背伯勞(Grey-backed Shrike),另一隻是斑背潛鴨(Greater Scaup),難得兩隻都留了一段時間,很多鳥友也去了探訪牠。
灰背伯勞(Grey-backed Shrike)
順路去了鹿頸,數隻鳯頭鸊鷉(Great Crested Grebe)正在悠然自得地捉魚吃。
哈氏冠紋柳鶯(Hartert’s Leaf warbler Goodsoni) at Bride's Pool
記得在上個月我的網誌介紹過大埔滘有腳環的淡尾鶲鶯(Alstrom’s warbler),這個月能再次遇上,也比上個月拍攝得好。
淡尾鶲鶯(Alstrom’s warbler)
不過整體其他鶲鶯的種類和數目都比去年少,可以再見到白眶鶲鶯(White-spectacled warbler)已經算是非常好了。
白眉鶇(Eyebrowed Thrush)
另外之前話希望鳯頭鵐(Crested Bunting)每年都來塱原,願望果然實現,還來了一隻我從未見過的公成鳥。我早上拍攝到牠時非常高興,可是到了晚上,卻由天堂變了地獄,SD卡壞了,還需要重新格式化,早上拍攝的全部相都未儲存,怎辦?我立刻下載了一個修復程式,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這程式可以把SD卡內的一部份的相片修復,可是拍得最靚最近鳯頭鵐的相片都消失了。
在塱原也見到很久沒有見到,或之前沒有留意的山麻雀(Russet Sparrow) 雌鳥。
山麻雀(Russet Sparrow) Female
還有在魚塘低飛的金腰燕(Red-Rumped Swallow)和稻田附近必定有的黑喉石即 (Siberian Stonechat)。
金腰燕(Red-Rumped Swallow)
黑喉石即 (Siberian Stonechat)
很久沒有介紹觀鳥地點了,這次介紹西貢的仁義路引水道。
因為沒有公共交通能到達,這個鳥點很適合駕車觀鳥,駕車沿大網仔道向北潭涌方向過了早禾坑碼頭,再行一公里就到仁義路,沿着仁義路再行2公里左右就見到這個停車場,我通常泊車在這裏。
仁義路停車場
沿着箭嘴方向步行3分鐘左右就到達石坑圍分叉路,這個位置常有鳥浪經過,也是引水道開始,全長一公里左右,沿途經過平墩村,我通常行到倔頭路就回程,來回不用一小時,全程兩旁都鳥況不錯,也偶有鳥浪,一群黑領噪鶥(Greater necklaced laughingthrush)和栗背短腳鵯(Chestnut Bulbul)常在沿途出沒,一隻灰脊鴒(Grey wagtail)和小白鷺(Little Egret) 常帶着你在引路,沿途環境非常好,平日少人,但這裏比較多放狗人士,所以觀鳥時必須留意地上有沒有地雷、也盡量避免踩入林邊。
石坑圍分叉路
引水道近平墩位置
引水道倔頭路
12月尾我在引水道旁發現了一隻罕見的白斑尾柳鶯(Kloss’s leaf warbler),牠外表和Hartert’s 非常接近,主要用叫聲來辨認,而牠的尾部也有白色內緣。
白斑尾柳鶯(Kloss’s leaf warbler)
近期在這裏見到的雀鳥包括跟隨鳥浪的黑枕王鶲(Black-naped monarch) 和銅藍鶲(Verditer Flycatcher),還有紅胸啄花鳥(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
黑枕王鶲(Black-naped monarch)
銅藍鶲(Verditer Flycatcher)
紅胸啄花鳥(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
一對白腰鵲鴝(White-bellied Shama)也是引水道的兩旁的常客。
白腰鵲鴝(White-bellied Shama)
去年我在這裏曾經遇到褐林鶚(Brown Wood Owl)和棕腹大仙鶲(Fujian Niltava),大家可以得閒來到這裏悠閒地觀鳥,或有一些意外驚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