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我的2025春季觀鳥紀錄:藍歌鴝雄成鳥



經過鳥況平淡的3月份,4月開始是另一番景象,春候鳥準時到達,每天都有新雀鳥到訪,相信近兩星期很多鳥友都滿載而歸。


無論在何文田或蒲台島,到訪鶲類的數目都很多,尤其多是黃眉姬鶲(Narcissus Flycatcher)和白腹藍鶲(Blue and White Flycatcher)。


白腹藍鶲(Blue and White Flycatcher)@Ho Man Tin
黃眉姬鶲(Narcissus Flycatcher)@Ho Man Hin
黃眉姬鶲(Narcissus Flycatcher)@Po Toi

甚至兩種鶲一同企在同一樹枝上。


白腹藍鶲(Blue and White Flycatcher) female & 黃眉姬鶲(Narcissus Flycatcher)@Po Toi


相反今年蒲台島的棕尾褐鶲(Ferruginous Flycatcher)數量比較少,我到上星期才看到第一隻。


棕尾褐鶲(Ferruginous Flycatcher)

鴝姫鶲(Mugimaki Flycatcher)也到了,這一隻是比較成熟的雌鳥。


鴝姫鶲(Mugimaki Flycatcher)

留了三個月以上的黑枕王鶲(Black-naped Flycatcher)還在,牠現在的活動範圍大了,今次在接近水塘的位置找到牠。


黑枕王鶲(Black-naped Flycatcher)

其他鶲類有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和北灰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


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Ho Man Tin
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Po Toi
北灰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

藍歌鴝(Siberian Blue Robin)是香港初秋常見的季候鳥,春季過境較少,現在到訪的很多時都是成鳥,我以往也見過雄成鳥幾次,但因為牠們天性鵪鶉,所以多數都是轉眼即逝的眼球記錄,未試過拍到好的照片。上星期終於解鎖了,罕有地看到一隻在開陽的位置停留數分鐘。


藍歌鴝(Siberian Blue Robin)

藍鴝鴝雄成鳥是我在香港雀鳥中其中一隻Dream Bird,除了因為牠相對難見外,牠那種深藍色羽毛特別美麗。


藍歌鴝(Siberian Blue Robin)

當時和藍歌鴝一起的還有白眉鵐(Tristram’s Bunting)和樹鷚(Olive-backed Pipit)。


白眉鵐(Tristram’s Bunting)
樹鷚(Olive-backed Pipit)

已經大約兩年沒有遇過小灰山椒鳥(Swinhoe’s Minivet),牠比較常見的灰山椒鳥(Ashy Minivet)體型少,較為瘦削,而肚是偏黃色的。


小灰山椒鳥(Swinhoe’s Minivet)

蒲台島的黃金半小時又出現了,今次的主角是兩隻羽毛顏色非常靚的栗鵐(Chestnut Bunting)雄鳥,今次的出現時間是3:15pm,正當我從直升機場趕去坐回程船時就跳出來。


栗鵐(Chestnut Bunting)

觀察了兩年,發現這種不常見的白脊鴒(White Wagtail)亞種Ocularis在四月頭出現率最高。


白脊鴒(White Wagtail)亞種Ocularis


其他林鳥還有淡腳柳鶯(Pale-legged Leaf Warbler)和三寶鳥(Dollarbird)。


淡腳柳鶯(Pale-legged Leaf Warbler)
三寶鳥(Dollarbird)

還有在靚位企定定的普通翠鳥(Common Kingfisher)。


普通翠鳥(Common Kingfisher)


4月頭一天去了一次米埔,入閘後就有驚喜,是一隻很少在香港出現的灰燕鵙(Ashy Woodswallow),牠單獨一隻企在遠遠的電線桿上。


灰燕鵙(Ashy Woodswallow)


近處企着一隻常見的池鷺(Chinese Pond Heron),仔細看牠的羽毛顏色很漂亮。


池鷺(Chinese Pond Heron)


在慢慢漲潮的時段我們進入米埔浮橋北觀鳥屋,因為有充足時間,這天大部份春季過境鴴鷸都看到了。但在未介紹水鳥前,每次來這鳥屋,我都會先留意一直守候在鳥屋旁的藍翡翠(Black-capped Kingfisher)。


藍翡翠(Black-capped Kingfisher)


鳥屋前在最初未水漲前來了很多鐵咀沙鴴(Greater Sand Plover)。


鐵咀沙鴴(Greater Sand Plover)

隨着水漲,一些紅腳鷸(Common Redshank)和大量的彎咀濱鷸(Curlew Sandpiper)已走進我們的觀察範圍。


紅腳鷸(Common Redshank)
彎咀濱鷸(Curlew Sandpiper)

有繁殖羽的太平洋金斑鴴(Pacific Golden Plover)是很美麗的。


太平洋金斑鴴(Pacific Golden Plover)


距離相對遠有翻石鷸(Ruddy Turnstone)和大杓鷸(Far Eastern Curlew)。


翻石鷸(Ruddy Turnstone)
大杓鷸(Far Eastern Curlew)

再遠有一隻黑腹濱鷸(Dublin)。


黑腹濱鷸(Dublin)


較少見的斑尾塍鷸(Bar-tailed Godwit)和中杓鷸(Eurasian Whimbrel)在走在一起。


斑尾塍鷸(Bar-tailed Godwit)和中杓鷸(Eurasian Whimbrel)


另一邊廂看到紅咀鷗(Black-headed Gull)和黑咀鷗(Saunders’s Gull)。


紅咀鷗(Black-headed Gull)
黑咀鷗(Saunders’s Gull)

針尾沙錐(Pin-tailed Snipe)的咀比一般較常見的扇尾沙錐(Common Snipe)短。


針尾沙錐(Pin-tailed Snipe)


當天看到幾隻體型大的大濱鷸(Great Knot),我覺得這種觀察距離已不算太遠。


大濱鷸(Great Knot)

還有一群有繁殖羽的黑臉琵鷺(Black-faced Spoonbill)。


黑臉琵鷺(Black-faced Spoonbill)


警覺性高的鴴鷸們每當發現有猛禽接近,就會飛走再大執位,這一次是一隻游隼(Peregrine Falcon)。


游隼(Peregrine Falcon)


近月發現抽籤大嶼山自駕遊好像容易了,四月第二個星期一個早上去大嶼山南的水口泥灘,在這兒看鴴鷸可以距離相當近,就像以下這一隻大濱鷸(Great Knot)一樣。


大濱鷸(Great Knot)

可愛的環頸鴴(Kentish Plover)和鐵咀沙鴴(Greater Sand Plover)在泥灘踱步。


環頸鴴(Kentish Plover)
鐵咀沙鴴(Greater Sand Plover)

還有一群約15隻的紅頸濱鷸(Red-necked Sandpiper),


紅頸濱鷸(Red-necked Sandpiper)


一隻未成熟的黃頭脊鴒(Citrine Wagtail)也來了泥灘找食物。


黃頭脊鴒(Citrine Wagtail)


最後我當天在水口看到一幕牛姐餵水牛的精彩情景,一群水牛聽到牛姐大喝幾聲,牠們從田地裏奔跑出來泥灘吃草。


水牛(Buffalo)







3 則留言:

  1. 每次看你的觀鳥紀錄都是一種享受

    回覆刪除
  2. 謝謝分享,我昨天也拍到了栗鵐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收看,恭喜拍到栗鵐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