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後,春季過境的林鳥相繼離開,這時香港的林區最活躍是一些體型較大的留鳥和過境的杜鵑,在繁殖期中,牠們往往由朝到晚不停都在唱歌,非常熱鬧,使悶熱的林中加添一點生氣。
黑眉擬啄木鳥(Chinese Barbet)在香港的分布越嚟越廣泛,這一隻是在大帽山看到的,牠連續機關槍式的叫聲非常響亮,相信在對面山頭也聽到。
見到有鳥友留言問我大欖郊野公園的觀鳥路線,我在這裏介紹一下,其實就在大帽山西部山腰位置,由荃錦公路行落去甲龍林徑,看看以下地圖,位置1-4都是比較多雀鳥的鳥點,我比較多行位置1和位置2,如果當天狀態好腳骨力好,也試過行3和4,全程林蔭非常多,是香港較為原始的森林,炎夏行走也覺清涼。不過在下雨天要小心,部份路段非常濕滑。
秋冬季很適合在這兒觀鳥,因為常遇到稀有過境鳥,最近Google map也在部份路徑加了有趣的鳥點位置,且看看你們會否遇到這些雀鳥。
以下都是我在五月尾在這段路線的觀鳥收穫,首先是兩種啄木鳥,牠們叫聲的音量和黑眉擬啄木鳥也不相伯仲,分別是黃咀栗啄木鳥(Bay Woodpecker)和大擬啄木鳥(Great Barbet)。
蛇鵰(Crested Serpent Eagle)常常在這兒出沒。
季節限定,這是每年只有在五月尾至六月頭才較容易見到小杜鵑(Lesser Cuckoo)。
棕腹杜鵑(Hodgson’s Hawk Cuckoo)的過境周期比較長,整個五六月都有機會遇到牠們。
小杜鵑和棕腹杜鵑都有托卵寄生的習性,所以牠們喜歡徘徊在強腳樹鶯(Brown-flanked bush Warbler)或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附近,目標是牠們的巢。這就是我看到小杜鵑附近的一隻海南藍仙鶲。
在香港非常罕有的大杜鵑(Common Cuckoo)今年又重回三年前的舊地,在米埔同一個位置出現,聽到牠發出典型‘Cuc-koo’的叫聲便確定是牠了。
牠和一隻較為啡色的杜鵑在同一顆樹,專家說這是一隻中杜鵑(Oriental Cuckoo)。
我六月份已經開始唞暑了,估不到仍然有個人新剔,為了這一隻董雞(Watercock) male,我又去了一次米埔,牠喜歡躲藏,就算知道牠藏身在哪裏,也不容易見到牠。
當日遇到彩鷸(Greater Painted Snipe)1大4細,非常可愛。
兩隻少見的林八哥(Great Myna)飛入魚塘停留了一會就飛走了。
一對中華斑咀鴨(Chinese Spot-billed Duck)在這個魚塘已經逗留了很長時間。
以下兩隻都是牛背鷺(Cattle Egret)都有不同程度的繁殖羽,有橙色羽毛那一隻比較常見,另外粉紅色嘴那一隻很特別,較為少見。
最容易分辨中白鷺(Intermediate Egret)的方法是看牠們的咀尖,當日見到最少三隻。
褐翅鴉鵑(Greater Coucal)俗稱大毛雞,一對正在休息中,難得我行得較近牠們也不飛走。
我每天早上都送細仔上學,發覺小葵花鸚鵡(Yellow-crested Cuckatoo) 的領域又擴展了,我首次在北角見到牠。
五月尾去了一次出海觀鳥,收穫不似預期,只有大鳳頭燕鷗(Greater Crested Tern)和褐翅燕鷗(Bridle Tern)。
今季最後的驚喜是在數碼港的一隻水雉(Pheasant-tailed jacana),這個季節見到的通常比較美麗,有長尾和繁殖羽。
城市中的這個水池還有一隻白胸翠鳥(White-throated Kingfisher)在駐守。
天氣太熱,暫停觀鳥了,八月中再出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